“Slow Down”

发布日期: 2021-08-10 浏览量: 1798

大家好,我是大东区-西宁交付01部的Doris,很荣幸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工作中的感悟。




这是我转换身份 从学生成为职场人的第二个季度伊始,终于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猎头offer,金额10.1520,我想大概多年后回想,这一串简单的数字于我而言,仍意义非凡。


在过去这三个月里,我作为初入职场的小小白,整条心路都历经了不小的起伏,在这个过程中 我也不断回味、思考每一份RCV的沟通过程,审视自身、寻找问题、调整方向,一直在试错。



HRM专业毕业的我,起初并没有从事猎头行业的计划,数个机缘巧合下,我成为了一名新人猎头。刚刚进入身份时,前辈告诉我这个职业具有高压性,需要自身很强的抗压以及自我调节能力,我带着打碎过去、重塑自我的心态进入了角色。开始我自以为适应得很快,其实是没有真正体味到这份工作的难度。我私以为每天和候选人沟通职位进行推荐,就是工作的完结点,将“能否成功入职”交由天命,我天真的以为人选入职与否单纯取决于人才与企业的双方契合。在一段时间过后,我流程里的人选 没有一个进入终面,我将其归结于运气,沉下心继续执拗的走。再后来,同期入职的几个同事陆续出了offer,我开始焦虑,开始反省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观察了成功出offer的同事,留心他们和人选沟通的过程,包括他们运作的职位本身,加上自身试错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总结了出现在自己身上的以下几个问题:


1.顺利出offer的猎头是从比较基础的职位入手,去体会和熟悉每一个环节,然后逐步去接触高端职位,而我由于对自身能力的盲目自信,加上性格因素 从一开始就倾向于花长时间去做高回报的计划,忽略了自身经验有限的事实,没有脚踏实地从第一步开始。这导致我前期没能胜任手头的工作,做了很多努力去解读行业、分解专业,却收效甚微,最终事倍功半;


2.我在和人选沟通时,没有完全站在企业方角度思考问题,在和人选沟通时站错了立场,我私以为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才是专业的,所以在说服候选人、把握意向度的关键阶段,屡屡败下阵。这导致我的数个候选人在面试阶段放弃机会、谈薪阶段放弃offer




3.我对于流程整体的把控能力不够,比如取舍。在看到“合适”的简历后,自认为有不少匹配点,即便在个别细节上 这个人选并不符合企业方的要求,仍然坚持推荐,甚至和审核简历的顾问去争取这个人选地推荐,总觉得可以试一试,在总结推荐理由、争取推荐上,浪费了很多时间,没有及时意识到这属于“无用功”。其实猎头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不断作取舍,前期严格把控会让工作的效率和回报率大大提升,对于需要“试一试”的候选人,不需要心存侥幸 觉得可惜,果断做取舍才是成果达成的“捷径”;


4.低估了“猎头”本身对于“入职行为”的影响力,其实猎头作为人选和企业之间的媒介,可操作的空间很大,小到面试辅导、测评辅导以及谈薪环节,大到对人选的潜力预估、对行业前景、未来职业规划, 这中间需要沉淀和积蓄的东西太多太多,在踏踏实实做事的同时还需要拔高视野进行深入切实的思考, 对于企业内部环境和整个市场的外部环境都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对于行业动态和世界经济环境的风吹草动保持机警,这样才脱离简单地基础工作,进入真正的“猎场”,成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高端猎头。

 

非常诚实地讲,我现在非常享受每天的工作本身,职业特性让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各个热门行业领域的尖端讯息,起初觉得无措,到后来乐享其中,成为一块不断汲取营养的“海绵”,在为公司创造营收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从对行业浅薄地了解 一步步深入,并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见解。


而在接触到来自各个行业的人选 每一次沟通,我都将它看成一次机会,一次和业内人士直接、深入的的分享会。我给到人选的是出于视角便利总结得比较真实、犀利的行业动向以及企业走向,而我的信息源 就是每一个通过沟通达成信任的候选人,毋庸置疑,这部分积累是一笔永远呈正向增长的隐形财富。

 

猎头工作忌心急,这不是盲目冲撞可以冲出长远回报的行业,它需要你在过程中屡屡慢下来、沉下心,需要打破过去的自己和以往的成就、在摸索中重塑自身。我突然想起之前在伦敦街头最喧闹的地方Leicester Square,听到一位独立音乐人自创的歌《Slow Down》,就是那一句悠长的slow down一串音符让喧闹的人群驻足。每个急着前行的职场人都需要的这句“slow down”,提醒自己回顾 - 审视 - 修整 - 规划 - 重新出发,因为只有“slow down”才能更好地“Speed up”。

 



与各位共勉。